Emerging Media for Communicating SDGs

A Symposium Jointly Organized
by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

2024 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活動新聞稿

華人傳播領域首度由兩岸三地知名高等學府合辦的「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於三月底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三校攜手舉辦,旨在借助新媒體與新科技共同推動SDGs。此次論壇內容豐富多元,兩天活動累計吸引兩百多人參加,並獲得與會者熱烈迴響!

本論壇以三年為一期、由三校輪流舉辦的方式運作,開啟了兩岸三地傳播領域首度合辦學術活動的契機。2024第一年先由發起的陽明交大傳播所主辦,活動已於3月29至30日在新竹陽明交大光復校區順利舉行。兩天論壇聚焦探討如何運用新媒體與新科技推動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自2015年聯合國訂定《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以來,SDGs 17項核心目標已成為全球各部門及高等教育的關注焦點。著眼永續發展目標的推動,亟需新興媒體與新科技的協助,本次論壇乃結合當今兩大趨勢及目標,著重探討新媒體和新科技如何於不同場域推動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此次主題不僅呼應全球趨勢與價值,更凸顯其於多變環境中的重要意義。

活動於29日揭開序幕,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院王文基院長首先致詞,表示非常榮幸能邀請各校出色的學者參與此次論壇,也期許透過這次交流,推動SDGs在傳播領域的積極發展。上海交大的媒體與傳播學院徐劍副院長則透過視訊連線致詞,表達對論壇順利舉行的信心及感謝。香港浸會傳理學院的魏然副院長過去曾以客座教授身份於陽明交大任教,對於代表此次論壇活動的合辦學校之一感到榮幸。

開幕典禮結束前也有禮物交換,王院長贈送一面具有代表性的陽明交通大學錦旗和校園彩繪藝品給魏副院長,作為友好合作的象徵。而魏副院長則回贈一份印有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訓「唯真為善」的禮品,彰顯雙方的尊重和友誼。此外,陽明交大傳播所黃惠萍所長和代表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的郭良文教授也互贈禮物,進一步展現兩校間緊密的情誼和合作關係。

此次活動也特別邀請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傳播系的Patrice Buzzanell特聘教授和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媒體設計研究學院的Kouta Minamizawa教授,前來台灣進行專題演講。兩位學者分別從韌性與永續發展以及新興科技與社會包容等面向,提出最新的研究發現與觀點。兩場專題演講相當精彩,與會者也從兩位世界知名學者的研究經驗中獲益良多。

除了學者的專題演講,本論壇也有七大主題的論文發表。不僅有來自台灣、香港及上海等校師生的研究結果,更有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及馬來西亞伯特拉大學的研究發表。不同地區和背景的研究者們關於新興媒體與永續發展的研究,皆有不同的洞察,值得相互參照。此次論壇也為各地學生和教授提供一個分享研究成果、探討新思路的寶貴機會。

國立陽明交大傳播研究所、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三校院所的合作,已建立起兩岸三地華人地區傳播研究具有指標性的學術交流平台。不僅今年成功在新竹舉辦實體論壇,未來更計畫移師上海、香港,甚至希望吸引亞洲更多學校學院的參與,拓展亞太地區傳播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首度合辦的「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今年特別邀請美日專家就韌性與永續以及新科技如何促進社會融合發表專題演講。美日學者以深刻的學理與實務經驗,探討當今全球迫切所需的知識,相當具有啟發性。

為配合論壇主題,此次活動主辦方特別邀請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傳播系的Patrice Buzzanell特聘教授和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媒體設計研究學院的Kouta Minamizawa教授,前來台灣進行專題演講。兩位學者分別具有韌性傳播及觸感科技的專業,兩場專題演講相當精彩,與會者也從兩位世界知名學者的研究經驗中獲益良多。

Buzzanell教授研究專長涵蓋組織傳播、職涯發展、工作壓力管理及工程設計等跨領域議題。此次論壇是Buzzanell教授首次訪問台灣,過去她曾多次前往亞洲及全球各大學進行演講。Buzzanell教授以「韌性和永續性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為題進行演講。所謂的韌性與永續性的語言指的是為了達成永續目標,人們與相關人士以及物品之間的溝通方式和心理模式。Buzzanell教授首先從學術的角度介紹韌性概念的定義與觀察歷程。她指出,社會韌性是具有適應力及轉化力的,並能透過對在地的深入理解,集結資源提出符合當下及長遠考量的解決方案。而具此轉化特質的韌性社會,為了公平正義,也會特別關注被剝削的弱勢,並在長期與政經文化物質等層面的抗爭中,承受所處的位置並持續向前。

為使與會者進一步瞭解韌性的脈絡性意義,Buzzanell教授通過工作場合及研究團隊的案例,說明實際運用時的策略思考,包括對不平等的覺察、對改變的倡議及對知識的取得等。此外,她也提出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延伸建議並指出,媒體應更清楚簡明地傳達SDGs內涵,幫助人們理解各核心目標的關聯及進程。她也呼籲各國政府應善用新興科技促進SDGs的進展。

本次論壇另一位主題講者Minamizawa教授,是日本開發觸覺設計的先鋒,研究專長涵蓋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和人機互動技術,並致力於將先進的技術應用於教育、娛樂、醫療和工業等領域,以改善人類生活品質。Minamizawa教授過去曾經來訪陽明交大,與多位從事人機研究的教授進行交流。

此次專題演講中,Minamizawa教授展示多項團隊的研發成果。其團隊設計宗旨注重從人類經驗出發,並聚焦在透過「觸業 Haptic Design」(即觸覺設計,透過身體觸感所做的設計),來增強人們感受世界的能力。Minamizawa教授運用影音介紹了各種觸覺設計的社會應用。例如幫助就醫而無法參加孫兒婚禮的長者,透過觸覺設計仿如實際擁抱了孫媳、幫助無法外出運動的兒童感知操場上跳動的覺受,以及幫助行動不便的青年使用遠距科技在咖啡廳就業等。這些運用新科技幫助人們增能、重返社會人群的畫面令人感動,所展現的正是科技最具人性的一面,也是Minamizawa教授這場演講主題的意涵— 以創新連結分隔:運用人類擴增科技促進社會融合(Bridging Divides with Innovation: Human Augmentation Technologies for Social Inclusion)!

未來Minamizawa教授及其團隊也希望透過機器人與人類的結合,讓感知能力進一步成為實作能力。未來科幻電影中的描繪可能不再是想像,更能成為真實世界的日常。

新興媒體和新科技為SDGs注入活力!「2024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除了專題演講,更規劃七大主題的論文發表,聚焦在永續發展與人類福址、科技創新和新媒體的關係,主題相當多元外,更帶來不同脈絡的觀點,增進相互參照的價值。

此次活動收到來自各地的投稿相當踴躍,最後計安排二十篇以上的研究論文分別於七個場次進行發表。主題包含:媒體的角色與效果、人類的責任與因應、科技的創新與體驗、永續發展與人類福祉、永續發展與知識傳播、永續發展與數位資訊治理以及永續發展與人機互動等。

各場次的論文發表、主持人評論及QA都相當有特色。論壇第一日首先是關於「媒體的角色與效果」的討論。發表者從個人健康管理、公民參與以及氣候變化等不同主題出發,討論不同媒體平台的資訊內容如何影響個人生活和公共層面的行動結果。接著是「人類的責任與因應」的研究發表,三位研究者的議題涵蓋消費文化的倫理、氣候變遷與現象學的結合,以及人工智慧在劇場製作中的應用。儘管看似各異,但這些研究均希望扭轉新科技和新媒體發展下的「數字烏托邦」現象,並將注意力轉向社會倫理層面進行深入探討。

論壇首日的最後一場論文發表主題為「科技的創新與體驗」,包括三篇來自陽明交大傳播所的研究。此三篇論文分別聚焦於民眾常用的共享汽車、體感運動遊戲和團隊型手機遊戲,檢視了不同情境下的使用者行為、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同時具有理論及行銷等實務意涵。

論壇第二日的論文發表主題包含:永續發展與人類福祉,探討新媒體科技與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永續發展與知識傳播,探討氣候變遷、流行疾病、科學觀念以及文化遺產的面向中,新媒體扮演何種傳播資訊的角色;永續發展與數位資訊治理則探討社群時代中,網路中大量參差不齊的資訊內容和監管政策與閱聽人間的互動關係;最後為永續發展與人機互動,解析使用者對家庭、個人情感以及生活中新技術之態度。

由於七大類別的論文為來自台灣、香港、上海、新加坡、美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大學師生的研究成果,多元的社會文化及場域背景,也提升觀眾及所有與會者的視野。主持人及現場觀眾對發表論文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及看法,這些交流不僅豐富了論壇內容,更為各地學生及教授提供了一個分享所知所學及探索新方向的機會。

本次活動為陽明交大傳播研究所、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三校的合作奠立了良好基礎,未來將在此善意及互惠的夥伴關係上,持續接下來的論壇活動及合作交流。

© 2023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