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ing Media for Communicating SDGs

A Symposium Jointly Organized
by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新興媒體與SDGs傳播論壇

日期與議程

活動日期

2024年3月29日(五)- 2024年3月30日(六)

活動報名

即日起至2024年03月23日

活動手冊

活動議程

活動介紹

活動緣起與目的

為促進兩岸三地傳播領域之學術交流,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傳播研究所將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合作,以三年為一期,由三所大學三個單位輪流主辦研討會方式,提供教師、學生及專家學者發表研究成果及增進交流機會。本活動也將透過邀請世界知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及規劃實務工作坊或參訪等內容,提升參與者視野、促進「學」與「術」之對話與學習應用。

活動主題

本次研討會希望能開啟聯合兩岸三地知名高等學府舉辦傳播學術研討會先河。2024年主題將聚焦於「新興媒體與SDGs」(Emerging Media for Communicating SDGs),以此呼應全球各部門及高校關注重點。

SDGs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是一持續推動中的全球性共識,旨在促進人類和地球環境的和諧與共榮,並積極推動成為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行動指南(擷取自聯合國永續發展官網)。自2015年聯合國訂定《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來,以五大範疇及17項核心目標為主軸、15年為限的行動呼籲,已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並引導各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政策與行動。

主視覺故事

整體以綠能為概念設計為風車樣式,外圍環線彷彿多重個R的交織,呼應永續行動Reduce、Reuse、Recycle等重要概念。五大環形也代表聯合國永續發展議程的五大範疇,包含People/維護人類尊嚴福祉、Planet/地球永續生產消費、Prosperity/人和自然共榮共生、Peace/促進社會和平正義,以及Partnership/全球夥伴關係。主視覺以同心圓的形式排列,象徵永續的議題需要全球所有人類的同心合作才能有效推動。內圈的三環除了喻意多重,也意指發起本次活動的陽明交大、上海交大及香港浸會兩岸三地三所高校。從圖形中心,有四條輻射線將同心圓分割為17塊區域,象徵籌劃主辦本論壇的三院一所,包括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院傳播所、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期許亦呼籲運用虛實融合的新媒體與新科技,共同推動聯合國訂定的SDGs 17項核心目標。最後也是最重要者是,風車中的轉軸代表每個人都可去轉動及實踐。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一點一滴地推動及實踐SDGs!

主辦及合辦單位

主辦合辦單位會務人員

請見工作人員名單頁面:https://emcsdgs.conf.nycu.edu.tw/?page_id=1716

主題演講

主題講者

Dr. PATRICE
BUZZANELL

南佛羅里達大學傳播系 特聘教授

 

Dr. Buzzanell為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前主席及會士(ICA fellow),專業領域包含組織傳播、靭性、性別及工程設計等,曾於相關領域有相當豐富著述,包含4本編著專書及超過300篇期刊、專書論文及工程教育論文集文章。她曾擔任南佛羅里達大學傳播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客座講座教授,並曾獲ICA及美國傳播學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NCA)等學術組織頒發之多項學術及服務獎項。她亦曾任國際知名期刊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主編,並協助編輯多本特刊,主題涵蓋靭性傳播、永續發展、職場平等與領導等,目前也於20個編委會擔任委員。過去多年Dr. Buzzanell曾多次在歐美及亞洲各國,包括英、美、日、中、印、丹麥、巴西及馬來西亞等進行主題演講。Dr. Buzzanell於靭性傳播、永續及科技設計之研究專長與本次研討會主題新興科技與SDGs相當契合,預期將對參與者帶來不同層次的啟發。其豐富的學養與跨域交流經驗,對提升與會者視野亦有相當助益。

Dr. KOUTA

MINAMIZAWA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媒體設計研究學院 教授

Dr. Minamizawa為東京大學資訊科技博士,專業領域為觸覺媒體與身體性媒體研究、虛擬與擴增實境、以及人機互動設計等。在加入慶應大學媒體設計研究學院後,Dr. Minamizawa曾執行多項與觸覺媒體相關之計畫,深入探討運用數位科技傳遞、提升及創造人類體驗的主題,並應用於社會發展。他也致力於推動體感設計相關活動,並領導慶應義塾大學先進智慧型機器人之研發計畫。Dr. Minamizawa的研究專長與本次研討會將探討的未來科技和社會應用相當契合。本次研討會希望Dr. Minamizawa能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預期對人社、資工及服務科學等HCI相關領域的師生將有相當助益及啟發,可促進跨域的對話交流,開拓與會者視野,並提升對新興科技應用之認識。

演講主持人

DR. RAN WEI
魏然 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副院長兼講座教授

 

魏然教授為國際傳播學會會士(ICA fellow),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客座講座教授、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Gonzales Brothers新聞學教授,以及傳播領域國際知名期刊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主編(2014-2016)。魏然教授的研究專長包括媒介效果、傳播科技等議題,他同時也是行動傳播研究的開拓者,在此領域發表豐富論述,包括2022年刊登於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的重要回顧性著作〈Mobil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15 top-tier journals, 2006–2020: An updated review of trends, adv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並曾主編過《行動媒體與公民運動:亞洲案例、經驗與理論》論文集(英文版由Springer出版,中文版由國立交通大學全球公民教育中心出版)。

DR. LIANGWEN
KUO
郭良文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 特聘教授

 

郭良文教授主要經歷包括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傳播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同時也是交大全球公民教育中心創始主任。郭良文教授的研究專長為網路社會與新媒體傳播、族群媒體研究,以及少數民族文化數位典藏等。其所執行計畫包括「臺灣達悟族歌謠與部落文化傳播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典藏」及「智慧創意平臺設置與全球化傳播」等。近年來郭良文教授也參與主編 《傳播研究方法:量化、質化與大數據分析》、《新傳播科技的媒體素養》以及《兩岸傳播媒體的交流與發展—本世紀初的歷史考察》等書。

徵稿

徵稿說明

一、重要時程

投稿期間:2023年12月15日(五)至2024年2月3日(六)

審查結果:2024年3月1日(五)線上公布

個別通知:2024年3月1日(五)至2024年3月5日(二)

活動日期:2024年3月29日(五)至2024年3月30日(六)

活動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台灣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主辦及合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二、論壇緣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為促進兩岸三地傳播領域之學術交流,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合作,以三年為一期,由三所大學三個單位輪流主辦研討會,提供教師及學生發表研究成果及增進交流機會。本活動同時對外公開徵求論文,將透過審查機制提升論文品質,使研討會更具多元性,促進知識交流。活動也將邀請世界知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提升參與者視野、增益「學」與「術」之對話與學習。期望藉此集結不同領域學者、專家及研究者,透過發表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並期待活動內容能夠回應社會需求,使相關知識更加流通,運用於社會環境之改善與發展。

三、徵稿主題

自2015年聯合國訂定《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以17項核心目標及五大範疇為主軸,已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並引導各國相關的政策與行動。此五大範疇關注人類基本尊嚴與福祉、地球環境資源的永續生產與消費,同時放眼人類與自然界的共榮、社會中的和平正義,和全球夥伴關係。而17項核心目標則含括:(1) 消除貧窮;(2) 消除飢餓;(3) 良好健康與福祉;(4) 優質教育;(5) 性別平等;(6) 潔淨飲水與衛生設施;(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8) 優質工作和經濟成長; (9) 工業/創新和基礎建設;(10) 縮小不平等;(11) 永續城市和社區;(12)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13) 氣候行動;(14) 海洋生態保育;(15) 陸域生態保育;(16) 和平、正義與建全體制;(17) 全球夥伴關係。

上述的五大範疇和17項核心目標涵蓋層面和議題相當廣泛,不論是政策和行動,都亟需傳播科技作為媒介,以使各國政府、企業組織及社會大眾瞭解SDGs的意涵和價值,進而認同與實踐。在此背景下,本論壇聚焦探索當今各項新興的媒體(如:社群媒體、短影音等)與傳播科技(如: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在宣導、推動、實踐SDGs中的角色,以及實際或預期造成的影響。

來稿論文請結合新興媒體與SDGs兩大重點,聚焦探索新興媒體與新傳播科技在一項或多項SDGs議題上的應用,建議方向如下:

(一)新興媒體及新傳播科技如何反映、再現SDGs在個人或社會層面的現況

(二)新興媒體及新傳播科技如何影響SDGs在個人或社會層面的認知與實踐

(三)政府、企業或組織如何設計運用新興媒體及新傳播科技推廣SDGs

(四)其它關於新興媒體及新傳播科技與SDGs之探討

四、稿件形式

(一)本次會議僅接受論文全文投稿。

(二)論文須為原創作品,且未獲其它學術研討會錄取、未獲任何學術期刊接受刊登。

(三)語言:中文(繁體或簡體)或英文。

(四)字數:中文全文以15,000字以內(含參考文獻、附錄)為原則;英文全文以9,000字以內(含參考文獻、附錄)為原則。

(五)體例:中文投稿請參閱《傳播與社會學刊》體例,英文投稿請參閱APA 7th體例。

(六)檔案格式:請一律以PDF檔投稿。

(七)全文稿件第1頁請提供中文題目、4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至多6個關鍵詞,以及論文與17項SDGs相關之項目。第2頁請提供英文題目、150字以內的英文摘要,以及至多6個關鍵詞。以上字數不計於全文字數中。

五、投稿方式

(一)投稿期間:自2023年12月15日(五)至2024年2月3日(六)止。

(二)一律採線上投稿,請至本活動網站投稿:https://emcsdgs.conf.nycu.edu.tw/?page_id=290

(三)請先於登入/註冊處成為會員,再至網站上投稿專區投稿。

(四)投稿時請參見下方「投稿說明書」檔案,於投稿系統按步驟輸入論文相關資訊,並上傳論文全文檔案及中英文摘要。

(五)論文全文投稿時,請務必提供「匿名」的全文及中英文摘要PDF檔案,即投稿者需自行將論文檔案內關於任何投稿者的相關資訊移除。

、其它

(一)本活動免註冊費。

(二)如有投稿相關問題,請來信:emcsdgs@gmail.com 孫宛琳 Wan-Lin Sun

檔案下載

接受名單公告

請見接受論文名單頁面:https://emcsdgs.conf.nycu.edu.tw/?page_id=1513

報名

報名須知

本研討會無需負擔註冊費用。為符合本次研討會主題,敬請自備環保餐具及保溫杯(瓶),為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地點資訊

活動舉辦地點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我是說明

交通資訊

一、自行駕車

(一)南下: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94.5K處)下,往新竹光復路方向第一個紅綠燈左轉進入大學路,即可抵達本校北大門。

(二)北上:中山高速公路科學園區交流道(約97K處)下,左轉園區二路行駛約三分鐘,在園區二路盡頭左轉新安路,即可抵達本校南大門。

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一)高鐵:搭乘台灣高鐵於「新竹站」下車,轉搭本校【光復–竹北校車】或轉搭【182】國光客運。

(二)火車:搭乘西部幹線至「新竹站」下車後,可轉搭新竹客運2路公車至本校,或轉搭新竹客運1路公車到達過溝站,並沿大學路走至本校。

(三)公車:新竹客運2路公車至本校。新竹客運1路公車到達過溝站,並沿大學路走至本校。

(四)客運:國光客運、新竹與三重客運(台北線)、新竹與台中客運(台中線)、豪泰客運、亞聯客運(經北二高)、和欣客運(僅停金城一路燦坤附近)、統聯客運(僅停光復路交流道附近)。下新竹交流道時就拉鈴下車,徒步從下車處沿光復路進大學路約 800 公尺。

(五)搭乘科學園區巡迴巴士(紅線)

住宿建議

和選旅 The Ho Hotel

地址:300新竹市大學路16號
電話:03-571-5888
官方網站:和選旅

達龍商旅 DL Hotel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二段808號
辦理入住/停車場:300新竹市東區東園街7號
電話:03-516-6666
官方網站:達龍商旅

鄰近景點

新竹舊城區

新竹市這座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承載了三百年來的歷史輪替與歲月更迭。小小一方舊城街廓裡,更存在著各式新舊共生的樣貌。相傳觀世音的鯉魚停留於此地,成為一條稱為「鯉魚穴」的龍脈,貫穿了整個新竹舊城區。魚尾在外媽祖長和宮、魚腹在新竹都城隍廟、魚頭在竹蓮寺。讓我們沿著鯉魚穴的脈絡走進新竹舊城裡,細聽她的呢喃、撫摸她的線條,牽起小塹的手,來場約會吧!

「小塹有約」,取新竹市的舊名「竹塹」而來的暱稱,將新竹市比擬成一個多變少女。以新竹市傳說的鯉魚穴龍脈為主軸,在老舖和古蹟中細數她的故事,在傳統與創新之中,重新與百年歷史的「小塹」來場約會。(節錄自交通部觀光署)

新竹南寮漁港

每逢假日,就可在新竹漁港看見許多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的遊客,到這裡來吃海鮮、放風箏,漁產直銷中心前的假日市場,販售著彩色的風箏、來自各地的零嘴小吃以及各種令人懷念的遊戲攤位,更將新竹漁港點綴的十分熱鬧。新竹漁港於1990年正式啟用,面積廣達91公頃,公共設施十分完善,無論是道路交通、公用事業設施都已相當完備。由於近年來,台灣休閒漁業及海上觀光遊憩活動越來越盛行,因此市政府規劃了娛樂漁船碼頭及運動公園,讓新竹漁港兼具發展休閒漁業及多元使用的功能。(節錄自新竹市觀光旅遊網)

十七公里海岸線

近年來新竹市政府持續改善17公里海岸線,「十七公里自行車道2.0」工程在2016年完工後,引起許多迴響。為讓民眾有更舒適、平坦、安全的人行及自行車行駛環境,市府也完成多處自行車道鋪面改善,包含港南運河公園、風情海岸步道、白雲橋自行車道等處,更陸續打造了「親子沙灘」、「賞蟹步道」、「南港賞鳥區」、「十七公里南港站」、「香山濕地生態公園」等生態休閒空間,並於2020年完成「南寮旅遊服務中心」改造,歡迎全台民眾一起到新竹市,騎車、漫步,欣賞「無敵海景」。(節錄自新竹市觀光旅遊網)

聯絡我們

聯絡人:孫宛琳 執行秘書 聯絡信箱:emcsdgs@gmail.com

© 2023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